问:冷爱老师好。我收入是我男朋友的三倍多,我从不觉得这是个问题,也乐意在经济上多承担一些。

但最近我感觉他有点“理所当然”了。以前我们出去,他还会抢着买单,现在他连钱包都不掏了,默认就该我付钱。

他甚至会主动提议去很贵的餐厅,然后眼巴巴地看着我。

我不是心疼钱,我是不喜欢这种感觉,好像我的经济能力让他变得懒惰和没有担当了。

我希望的伴侣是能并肩作战的,而不是一个被我“养”着的人。

老师,是不是女强男弱的感情,男方就容易出现这种心态?

我该怎么跟他沟通,才能让他重新找回在经济上付出的意愿?

答:你说“我收入是男友的三倍多,从不觉得这是个问题”,这本身就比很多人清醒。

很多人一提到“女强男弱”,第一反应就是“女人养男人”,甚至天然带着贬义。

但其实,“女强男弱”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们的能量是否平衡。

能赚钱,是阳性能量的显化;能在情绪、身体上照顾人,是阴性能量的显化。

一段关系能长久,不是看双方是不是赚钱都很多,而是看双方能不能在不同的维度彼此补足。

比如,女人很会赚钱,但男人在情绪上特别会安抚她、在生活中很会照顾她;

虽然收入差距大,但双方在阳性、阴性能量上依旧平衡,这样的关系一样稳定。

而你现在的不舒服,并不是因为钱本身,而是被默认、被理所当然的感觉。

他默认的心态、等你付钱的眼神,比账单本身更让人心凉。

一,服从性测试

你说他会主动提议去很贵的餐厅,然后眼巴巴地看着你付钱。

恕我直言,这不只是单纯的“想吃饭”。这更像是一个隐形的服从性测试:

测试1:我不掏钱包,你会不会生气?

测试2:我提要求,你会不会妥协?

这种测试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是直白的“你该养我”,而是通过“假装示弱”来完成。

他可能会用“我没钱但想吃”的语气,配上一脸的委屈,把“索取”包装成“需要”。

这种模式,像极了小孩在商场里哭闹要玩具:表面上是在说“我想要这个”,实际上是在确认“我能不能用这种方式得到它”。

如果你每次都默默付钱,就等于在传递“可以”的信号。

这种“服从性测试”一旦被通过,他未来就会把它升级——从“他等你付钱”,发展到“他主动找你要钱”。

关系里的每一次沉默,都是对对方行为的默许。你不表态,他就会觉得这就是你愿意的。

所以,关键不在于“多付一次钱是不是吃亏”,而是你要不要让这种“单向索取”变成习惯。

因为习惯一旦形成,它会悄无声息地改变关系的权力结构:你变成供给方,他变成依赖方;你在付出,他在消费。

二,潜意识里的“小秘密”

我要提醒你一个可能的潜意识陷阱。

你表面上说“不喜欢这种被默认的感觉”,但在你潜意识深处可能藏着一种不安全感,你害怕孤单、担心被抛弃。

所以你在想:“我多付钱,他就不会离开我。”

这种想法的逻辑是:我用经济上的优势,把这段关系“锁住”;我在付出的同时,给自己一种掌控感和安全感。

但这其实是一种幻觉。因为用钱维系的关系,本质上还是脆弱的:

当你不想再买单时,他会觉得你变了;当你付不起时,他可能会变心;当你习惯用付出来换取存在感,你就很难再要求他做出相应回馈。

金钱买不来真正的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感,来自双方都在为关系投入,并且投入是多元的——

不仅可以投入钱,也可以投入时间、情绪、行动、责任……

三、并肩作战

你说“希望伴侣能并肩作战”,这句话特别好,但我想帮你升级一下认知:

“并肩作战”并不意味着“赚一样多的钱、花一样多的钱”。

真正的并肩作战,是在不同维度里都有付出、有回应。

你赚得多,可以多付出经济上的能量;他赚得少,但可以在情绪上、生活上、行动上多投入。

比如:他可以为你策划一场精心准备的周末活动;他可以在你工作很累时,主动做家务、照顾你;他可以在你焦虑时,给你情绪上的安抚和支持。

这种不同维度的付出,才是真正的并肩作战、共创爱与财富。

四,具体策略

现在你最该做的,不是和他谈钱,而是和他谈流动。

流动的意思是:你付出的能量,会在另一种形式上流回来。

1. 调整话术

下次他提议去贵餐厅,你可以笑着说:“这顿我请,下次你来策划一场开心的活动吧。”

鼓励他在其他维度上多投入,而不是只消费你的付出。

这样既没有直接拒绝,也设定了“有来有往”的模式。

2. 明确边界

在平时的相处中,可以直接表达:

“我喜欢和你分享,也愿意请你吃好吃的,但我也希望能感受到你的心意——无论是你请我一顿小餐,还是为我做一碗面。”

3. 观察他的反应

沟通后,留意他是否有实际的改变:他会不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付出?他会不会开始主动创造惊喜和提供照顾?

如果他有改变,那只是之前缺乏意识,现在被唤醒了;

如果完全没反应,那问题就不在钱,而在他是否愿意对这段关系负责。

你可以给你们模式的调整留出3-6个月,如果模式依然失衡,就要考虑止损。

爱,不是供养,而是共养——你滋养他,他也滋养你。

一段关系的长久,不是靠单方面的慷慨,而是靠彼此在不同维度的付出。

因为,爱是流动的,不是消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