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刘震云在《一日三秋》中讲了一个故事:

陈长杰和樱桃这对夫妻,从开始的“一段佳话”,到最后的“悲剧收场”,令人唏嘘不已。

俩人刚在一起的那段日子,陈长杰被樱桃出众的样貌所吸引,因为有浓浓的爱意,所以他总是想尽办法哄樱桃开心,就连吃饭的间隙,他都不忘给爱人讲笑话,逗得对方笑逐颜开。

可他们结婚后没几年,过往的恩爱似乎随风而散,相处过程只剩下“没劲”,日子过得一地鸡毛。

夫妻俩待在一起时,从前的欢声笑语几乎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都是拌嘴、争吵、抱怨,闹得不可开交。

陈长杰怨恨樱桃太过强势,于是整日躲在外面喝酒,对待妻子的态度也是冷淡至极。

在矛盾重重的婚姻里,樱桃内心极尽煎熬,后来为了一把韭菜和丈夫起争执,怒火之中选择了轻生,也因此结束了这段充满痛苦的婚姻。

人在年轻时,总以为异性之间相处,决定感情是否长久的是爱,但现实却一次次揭露真相:

经营一段关系,如果没有核心价值的相互吸引,爱迟早会被岁月冲淡,再亲密的伴侣也会走到相看两厌的结局。

男女之间,维系长期关系的核心,让彼此保持长久吸引力的关键,其实是这3样东西。

01

三观相合,灵魂相似

刘震云在作品中,提到过一个观点:

“更让人头疼的,是过起琐碎日子,两个人说不到一起,毕竟过日子是细水长流。”

婚姻中最悲哀的就是,就是两个人从初见时的情投意合,变成了最后的无话可说、相互厌弃。

当一段关系建立的初期,只需要爱意的存在便可促进感情的升温。

而让这段关系以及之后的婚姻长久维系下去的主要因素,通常少不了一致的三观、想法的默契和相似的灵魂。

郭晶晶和霍启刚结婚多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感情,让不少人直呼羡慕。

有人曾问郭晶晶:你们在一起,没有发生过一次吵架吗?

郭晶晶笑着回应:“到目前都没有过。我们平时在家里也很少吵架,两个人在一起都挺开心的,待着也很舒服。”

也有人问过霍启刚:“跟太太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交流上的碰撞?”

霍启刚肯定地表示:“没有,平时很少有碰撞。”

在大众面前说到自己的妻子,霍启刚通常都是赞赏:

“晶晶去买东西,也从来不追求奢侈,吃的也非常简单,给她一盘黄瓜就会很开心.......”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消费观念上,还是生活习惯中,他们夫妇俩都保持着甚是相似的节奏。

日常吃喝玩乐都比较朴实,即便拥有着优渥的家境,两人却从来都不喜太过奢华,平日穿着打扮也尽显低调。

在他们看来,日子简单幸福就好,无需通过物质来充实自己。

而聊到丈夫时,郭晶晶同样也是句句认可:

“他是很有原则的一个人,他的生活和成长背景跟我是不一样,但是他的一些处事做法,我觉得我很欣赏。”

工作之余,夫妇俩都十分顾家,一旦闲下来,就会一起在家做饭,陪孩子旅游、玩卡牌,举办家庭活动。

在家庭观念上,他们一致认为:“不管再忙,都不能忽视了陪伴家人。”

看了郭晶晶和霍启刚的婚姻保鲜秘诀,更加觉得:

在一段婚姻发展的过程中,两个人三观相合,是决定家庭幸福的首要条件。

作家周国平说过:

“与人相处,如果你感到格外的轻松,在轻松中又感到真实的教益,我敢断定你一定遇到了你的同类。”

仔细想想,人生幸事之一,正是与任何时候都能懂你的人,携手共度余生。

灵魂相似的人,无需太多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心领神会。

彼此相知的人,不一定会在每个细节上都达成共识,却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找到共鸣的桥梁,给予对方心灵上的依靠。

在变老的路上,若是身边有一个知你冷暖、懂你悲欢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善待对方。

 

02

势均力敌,价值对等

夫妻相处,最令人无奈的状态是什么?

刘震云曾在书中总结了一个现象:

“两人刚结婚时还说得着,后来越来越说不着。”

所谓“越来越说不着”,追根究底,根本原因其实就在于,往前走的过程中,其中一个人步伐不断加快,自我价值也在不断提升。

而另一个人还保持着原来缓慢的节奏,或者成长的步伐逐渐停滞,最终彻底跟对方走上了两条截然相反的路。

类似的情况,造成的结果便是:连日常交流这样的小事,都变成了鸡同鸭讲般痛苦。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忠于人品,久于价值对等。

真正长久的感情,往往都是势均力敌的互相支撑。

好的婚姻,夫妻双方都在各自的人生中实现着自我价值,如此方能彼此看似各自独立,却又终身紧紧相依。

杨绛曾在《我们仨》中记录下了最理想的婚姻状态: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她是这么写的,她和钱钟书的相处日常也正是这般模样。

平日里,他们会一同上下班,闲暇时就一起学习,忙碌时各自写作。

当钱钟书忙于写书时,杨绛就会承担起家中大小事务;而杨绛潜心于翻译工作时,钱钟书也会主动打理好家庭。

在这样的氛围中,家里总能保持温馨,夫妇俩也在个人价值的逐步升级中获得了极高的成就,人生精彩纷呈。

势均力敌的感情,就是在各自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又能在终点处相遇,为彼此鼓掌喝彩。

价值对等的婚姻,就像天平的两端,双方都拥有足够的砝码,自然可以保持平衡,稳稳地走下去。

这些也正是一段关系得以长久的核心要素:

男女双方各自闪闪发光,向阳生长,便可为彼此的相处提供更多养分,让感情永葆生机。

 

03

责任共担,成就家庭

曾经看过一个刷屏的片段:

女人孤身一人在家,一边照料年幼的孩子,一边处理家庭琐事。

即便是中途想上厕所,都需要计算时间,因为孩子一直在门外哭闹不停,令她十分担忧。

等到哄睡了孩子,她准备端起饭碗吃饭,可饭刚送到嘴边,孩子又醒了,无奈之下,她只能快速吃了两口饭,又赶忙去安抚孩子。

深夜孩子突然生病,她却始终没能打通丈夫的电话。

慌乱之中,她只好平复自己的情绪,稳住心神,带孩子去医院治疗。

好不容易解决了一切问题,她也只是等来丈夫一条信息:“我今晚不回去了。”

无奈之下,她只能一边哭一边带着孩子去医院,慌乱中还穿错了鞋子。

好不容易解决了问题,也终于联系上丈夫,但等来的却只有淡淡的几个字:我今晚不回来了。

那一刻,女人崩溃大哭,这个家庭也看起来支离破碎,走到了垮塌的边缘。

刘震云说:

“街上的事,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家里的事,一件事扯着八件事。”

但一个幸福家庭的建立,靠的不是一个人的费心维护,而是两个人的共同经营。

完整的家庭,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战场,而是两个人的联盟;家庭责任,不该是沉重的包袱,而是连接彼此的纽带。

就像导演李安曾表达的那样:事业不是人生的全部,经营好家庭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忙事业,他只要有时间都会待在家里,给家人做饭、洗碗,打扫家里的卫生,还会陪妻子逛菜市场,关注孩子的成长。

李安和妻子结婚40年,在岁月的冲刷下,始终恩爱如初,彼此不离不弃。

他们的孩子在这样和睦且有爱的家庭中长大,也成长地非常出色。

《亲密关系》中有个观点:

“婚姻中,当一个人承担了全部或大部分家务时,其幸福感为负值;

只有在夫妻共同协作时,双方的婚姻幸福感才表现为正值。”

当家庭成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时,爱便在一次次的分担与协作中得到升华。

当责任化作行动,爱就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温暖。

好的家庭,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责任共担铸就的坚固堡垒。

永远别忘了:相伴到老的婚姻,离不开共同扛起一个家的担当,更少不了两个人相依相伴、不离不弃的坚定力量。

 

杨澜说:

“婚姻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也不是爱,而是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共同孕育的成长。”

拥有一致的三观,是感情的“地基”,决定婚姻能建多高;

彼此价值对等、共同成长是过日子的“活水”,滋养婚姻永远年轻;

始终不忘责任感、永远相互支持是家庭的钢筋,支撑婚姻能走多远。

真正能携手一生的感情,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在平淡岁月的冲刷下,两个人依然能相视而笑、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