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宫牛黄丸又被架在火上 烤。

作为中国传统中药中最负盛名的急救用药之一,安宫牛黄丸是许多家庭的“看门药”。
尤其是一些有点财富与消费能力的人,高价在香港购买各种昂贵的安宫牛黄丸用于平时保健。
这个小小的药丸,最高卖到了11万/粒。
结果,最近协和医院出了个研究,说这玩意儿的效果,跟安慰剂没区别。
一句话,捅了马蜂窝。
不知道是不是违规,不吐不快。
以下是正文。
我们先来看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现代医学,是怎么证明一种药有用的?
靠的是一个,叫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东西。
这玩意儿听起来很绕口,但说人话,就是一套防止你自欺欺人的规则。
把病人分成两组,一组吃真药,一组吃长得一模一样的淀粉片。
医生不知道,病人也不知道。
最后看结果,用数据说话。
安宫牛黄丸,就是在这样的实验下,被证明——与安慰剂无异。

为什么要搞这么复杂?
因为人这种东西,太容易被自己的感觉欺骗了。
你总能听到这样的话,我二舅当年中风,快不行了,灌了一颗安宫牛黄丸,第二天就能下地走路了!神药!
听起来,是不是比协和那篇冷冰冰的论文,有说服力多了?
但万叔告诉你,这种故事,在现代医学的证据体系里,一文不值。
为什么?
因为你二舅的故事,回答不了几个最基本的问题。
-
他好了,真的是因为那颗药吗?
-
有没有可能是他自身免疫力强,自己恢复的?
-
有没有可能是当时也在用其他西-药,是西药起了作用?
-
有没有可能是他求生意志强烈,产生的心理暗示?

你看,一个简单的故事,背后有无数个无法排除的变量。
而科学,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变量全部排除掉,只留下那个唯一的核心变量,药效。
来看它到底有没有用。
所以,别再拿你二舅、你三姑的故事,去碰瓷双盲实验。
你的故事,只是个故事。
而人家的实验,是一套旨在无限接近真相的、冷酷的算法。
你拿你的感觉,去对抗人家的算法。
堂吉柯德逗风车。
不只是中医,万叔看见,各行各业,那些漏洞百出的家伙,通常都预装了几个非常顽固的逻辑Bug。
比如幸存者偏差。
只看得到活下来的二舅,看不到那些吃了药没用,甚至死掉的沉默的大多数。
还有一个更普遍的,叫因果错觉。

万叔小时候,家里有长辈信迷信,去神婆那里求过一瓶圣水。
平时舍不得用。有一次我发烧,长辈就去拜一拜,然后把那瓶水含一小口,对着我脸上猛地一喷。
然后,周围的人突然像着了魔似的,开始欢呼雀跃,说着什么把鬼赶跑了,好了好了病好了。
在那种巨大的胁迫感下,他们逼问,你是不是感觉好了?
没办法,万叔只能说,感觉好像好了。
你看,我们的生活里,充斥着这样有意无意的,错连因果。
当所有人都告诉你,喷了圣水病就好了的时候,你很难不产生一种圣水有效的错觉。
而在巨大的压力下,被迫说的场面话。
又强化了他们,对圣水能治病的认知。
要谨慎,不要去辩论。
因为你辩论不过一个群体的集体无意识行为。
有时间,万叔建议你去看乌合之众,理解群体性错觉。
其实,现代科学的发源,本身就来自于一场对集体错觉的血腥祛魅。
当年黑死病带到欧洲的时候,人们在十室九空的废墟中醒来,突然发现,那些最虔诚的、天天聚在一起祷告的信徒,反而死得最多。

在死亡面前,信仰崩塌了。
人们不得不撕开过去那套神学理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去寻找疾病真正的原因。
由此,才产生了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你看,历史从来不和你辩论。
只用死亡来筛选掉,想法和现实不一致的。
更高级版本的,只筛选,不说服。
所以,中医的敌人到底是谁?
不是西医。
西医根本没空搭理你,人家忙着升级打怪。

研究底层代码,基因编辑,研究-mRNA疫苗去了。
中医真正的敌人,就是那帮把它当成信仰,不容置疑,不容检验的粉丝。
他们把一本古书,当成圣经。
他们把一个个传说,当成真理。
他们用阴阳五行,来抵挡一切现代科学的探究。
他们以为自己是中医的护教士。
实际上,他们是把中医,从一门本来可以不断发展的经验科学,死死地拽回了一个封闭的、神秘主义的宗教。
宗教,需要的是信徒。
而医学,需要的是患者。
真正热爱中医,希望中医活下去的人,应该是什么态度?
万叔想到,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
青蒿素,就是她从中医古籍里找到的灵感。

这不是很好吗?
这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姿态。
把传统的医学、药方,当成一个巨大的“假设库”,然后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检验它,去验证它,去伪存真。
把好的,像青蒿素一样,发扬光大,造福全人类。
把不好的,无效的,坦然地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这个过程,不叫打压中医,这叫科学化。
这才是让中医活在21世纪,而不是活在博物馆里的唯一方法。
那么,为啥会依然有这么多不科学的逻辑存在呢?
你用利益视角来看,就会很清晰。
这次安宫牛黄丸的实验,这么大这么劲爆的消息,国内媒体静悄悄,说明了一些问题。
既得利益阶层,拼了命想拆掉梯子,封死年轻人的路。
但万叔告诉你,世界上存在着这样混乱、迷信的思维,恰恰是好事。
对年轻人来说,这就是机会。
京东的刘强东说过一句话,我们进入一个行业,一定是因为这个行业存在巨大的认知差,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
你看,当中医还停留在“信则灵”的阶段,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未被开垦的市场。

这里面,至少有两种玩法。
第一种玩法,是利用迷信。
既然有那么多人,宁愿相信感觉,也不相信数据。
那好,你就用安慰剂,去赚这些老登的认知税。
把他们认知以外的钱,从兜里掏出来。
这是术的层面,能让你赚到钱。
第二种玩法,是超越迷信。
这才是道的层面。
当斯美格鲁肽这种GLP-1药物,用无可辩驳的数据,降维打击了所有靠广告和故事支撑的减肥药时,诺和诺德的市值,一度超越了LV,成为欧洲第一。
当辉瑞的Paxlovid被FDA批准上市,再多的院士站台白莲花,也显得那么无力。
你应该真的去研究那些有价值、有效果的产品。

去把中医里那些真正的好东西,用科学的方法验证出来,做成真正的现代药物。
这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是千亿、万亿级别的市场。
这,才是对中医,对我们5000年传统文化,最大的尊重。
不是去捍卫它的神秘,而是去证明它的伟大。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