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超市蓝莓出事,食品安全引发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蓝莓、覆盆子和黑莓在澳大利亚备受青睐,家庭消费量显著增长。


据澳大利亚食品标准局2024年公布的数据,浆果消费量已大幅上升。
一则警告刷屏澳媒及热搜!


然而,澳洲监管体系仍沿用自1995年起未更新的农药使用标准,这意味着现行剂量标准依赖的是三十年前的消费数据,无法完全反映当下实际饮食习惯和风险。
近期,南十字星大学海洋科学教授柯斯滕·本肯多夫(Kirsten Benkendorff)从新州超市随机购买了蓝莓样本,并送至国家认证实验室检测。

结果显示,部分样品中含有杀虫剂“乐果”(Omethoate),这一化学物质主要用于防治果蝇。虽然检测结果在现行法定残留限值以内,但部分样品的含量接近或超过每日安全摄入阈值,
尤其对儿童而言风险更高—体重仅20公斤的孩子,只需食用几颗蓝莓,农药摄入量就可能超过安全上限。
这一发现导致澳洲卫生组织警告,大家暂时谨慎食用蓝莓。

乐果作为一种神经毒素,会通过干扰神经系统功能产生毒性。
欧盟已于2019年全面禁止使用,美国环保署则将其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但在澳大利亚它仍属合法使用的范畴。

专家指出,这一检测结果令人担忧,因为儿童和频繁食用者在日常饮食中还可能从其他食材中额外摄入乐果残留,进一步增加风险。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随后对新州中北部海岸及其周边超市采购的11份蓝莓和5份覆盆子样本检测中,还发现了另一种名为“甲基硫磷”的化学物质。

这种杀虫剂自2001年起在澳大利亚已被禁止使用,却在部分有机浆果中检出。专家推测,污染并非源于农民违规使用,而可能来自周边环境的喷雾漂移或水体污染,其传播范围甚至可达五六十公里。
有时若喷雾罐中混入了不当的化学物质,药剂可随气流进入云层,并随雨水回落至农田。
这一结果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行业发言人强调,农民缺乏使用违禁农药的动机,污染更可能源于外部环境。
澳大利亚农药与兽药管理局(APVMA)则回应称,目前检测到的残留水平不太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监管部门已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例如禁止将浆果采收等待期仍然在7天内,而应该将1–7天延长至14天,以降低风险。
不过,这一方案一旦落实,势必增加种植成本,对价值约13亿澳元的浆果产业带来冲击。

与此同时,食品安全专家建议消费者在日常饮食中采取预防措施:
食用浆果前用流水充分冲洗,或用淡盐水、小苏打水浸泡10分钟后再清洗,并尽量保持水果多样化,不要长期只吃单一品类,以避免特定农药在体内累积。
目前,APVMA正在审议是否正式限制乐果的使用,最终决定预计将在本月末公布。
无论结果如何,此次事件已打破了公众对“澳洲食品安全零风险”的固有印象,
也再次提醒人们:即便在食品监管严格的国家,农药标准与环境污染仍可能对餐桌安全构成潜在挑战。
大家近期先谨慎食用了!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