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症( Kawasaki disease )是日本川崎富作教授首先发表的疾病,主要是因为持续五天的高烧不退,加上咽喉红肿发炎、结膜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故又称之为黏膜皮肤淋巴腺症候群(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 川崎症要依据临床症状来做诊断 发病的年龄以婴幼儿为主,主要的病例都集中在六个月至五岁以下的幼童。根据统计,每年在台湾的发生率,每十万名五岁以下的儿童中约有 17 至 25 例。川崎症的病因至目前为止仍不清楚,其诊断无法用检验或检查来确定,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做出诊断。 川崎症的诊断必须要在以下的症状中至少符合其中五项才可确诊: 1. 持续发高烧( 39~40 ° C )超过五天以上。 2. 手脚红斑、浮肿或皮肤脱皮,特别是指尖。 3. 分布于四肢和躯干的各种形态皮疹。 4. 无分泌物之结膜炎或结膜充血。 5. 口腔黏膜病兆,如草莓舌或嘴唇裂或出血。 6. 单侧或双侧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至少 1.5 公分。 发烧不退通常是川崎症最开始也是最容易被医师或家长观察到的症状。而手脚脱皮或是肛门周围脱皮的情形常常是最后出现的症状,一般在发烧后十至二十天才出现。 并发症与治疗方法 川崎病可怕的地方是在于疾病后所引起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其中心脏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约五分之一的川崎病患者会引起冠状动脉瘤,另外也会引起心肌炎和心外膜炎。另外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关节炎、胆囊水肿、肠阻塞、无菌性脑膜炎等。 川崎症于急性期,除了一般的症状治疗之外,针对症状给予皮肤及口腔黏膜照护,同时也须给予高剂量之阿斯匹灵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等到进入疾病恢复期之后,给予低剂量之阿斯匹灵治疗。至于后续是否需要接受长期阿斯匹灵治疗,则须视后续冠状动脉系统之状况并遵照医师之建议。免责声明:
1.本站信息内容由用户提供,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赞 0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