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做汽车销售的朋友吃饭,他甩给我一组2025年上半年的电池装车数据,我一看差点把奶茶喷出来:磷酸铁锂占了82%,三元锂只剩18%。这事儿放三年前谁信啊?

当年车企恨不得把三元锂当金字招牌,现在倒好,20万以下的新车,十个里有九个是铁锂。

 

 

“你是没见着客户砍价的架势,”朋友往嘴里刨着炒饭,差点油星子溅到手机屏幕上,“20万预算的客户,指着三元锂版本的车骂‘当我冤大头啊’,转头就订铁锂版。就差说‘三元锂是什么垃圾’了。”

 

我想起上个月陪表姐去买车,她预算22万,在宋Plus EV和Model Y之间纠结。宋Plus EV铁锂版续航505公里,价格18.98万;Model Y后轮驱动版三元锂,续航556公里,价格26.39万。表姐拿着计算器按了十分钟,最后拍板:“铁锂版省的7万,够我加五年电费了。”

 

 

这就是现在的市场真相:20万是道坎,跨过去是三元锂的“诗和远方”,跨不过去是铁锂的“柴米油盐”。

 

比亚迪是最懂这道理的。当年王传福押注磷酸铁锂,被同行嘲笑“技术保守”,现在看人家才是“人间清醒”。我去年试驾海豹,铁锂版本续航550公里,跟同价位三元版差不了多少,但价格低了两万五。车主群里有人开了八万公里,电池衰减不到5%,这要是三元锂,早被车主骂上热搜了。

 

宁德时代就没这么从容了。早年又是三元又是铁锂,想“两条腿走路”,现在匈牙利工厂都改产铁锂了。我认识个供应链的朋友说,他们三元产线开工率不足三成,工程师都调去搞固态电池了。为啥?三元在25万以下市场打不过铁锂,高端市场又被固态电池抢预算,不上不下的,只能先保铁锂的基本盘。

 

“三元锂现在就是‘爹不疼娘不爱’。”朋友把筷子往桌上一拍,“成本比铁锂高30%,安全性又不如,就剩个‘高能量密度’的噱头。可老百姓买车,谁天天盯着那点续航看?”

 

瑞浦兰钧的崛起更能说明问题。这家企业进重卡领域才两年,份额涨了809%。我一卡友说,以前重卡用铅酸电池,现在换铁锂,虽然贵点,但三年就能省出电池钱,而且冬天零下20度照样跑,出勤率高多了。重卡这种商用车,要的是回本快、耐用,铁锂正好戳中痛点。

 

宁德时代说明年量产固态电池,我觉得这事儿靠谱,但老百姓买车得看当下。就像当年等离子电视,技术是先进,可价格贵一倍,最后还是液晶赢了。固态电池再好,2030年才能普及,现在买车的人等得起吗?

铁锂现在就是“经济适用男”,三元是“高富帅”但钱包遭不住,固态是“潜力股”但还在读书。

技术路线从来不是非黑即白,铁锂现在的胜利,是因为它在2025年这个时间点,刚好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安全、便宜、够用。等固态电池成本下来那天,说不定又是一场革命。但至少现在,铁锂的天下,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