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灯皓月咏河山”为主题,2020年广州文化公园中秋灯会将于10月1—8日美丽绽放。
今年,灯会以祖国山水脉络为背景,营造城市融入自然的景观,全园免费展出23组大中型灯组和近千盏气氛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灯会以生态自然为主题,当然少不了自然界的动物朋友。本次灯会采用多种动物为题材,其萌趣造型让人喜爱不已,弥漫出浓浓的欢乐气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正门位置的文园吉祥物“文文”。该主题灯组长20米,高8米多,以大型牌楼的形式展示,用各式花卉、动物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状态。
“文文”是一只可爱的绵羊,作为文化公园的吉祥物,其手持花灯,为“中秋灯会”增添了不少喜气。在“文文”身边,还有小鹿、仙鹤、白兔等小动物,衬以大牡丹、木棉等花灯,表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
最呆萌的动物形象当属“绿色自然”灯组中国宝熊猫,它们有的憨态可掬地吃着竹子,有的爬到圆球上玩耍,有的目不转晴地盯着竹笋,呆萌可爱的国宝让人忍俊不禁。此外,“生态乐园”中的长颈鹿、“全民运动”中的牛牛、“共度中秋”中的福鼠等动物形象,都惟妙惟肖。
绿色家园蕴乡愁
本届灯会主题是“明灯皓月咏河山”,内容自然少不了生态自然的美景。
位于公园中心广场的大型灯组“绿色家园”,选用羊城建筑、青山绿水、动植物等形象,再融合高科技搭配,营造一个立体的生态家园美景。灯组分上下两层,下层群山环绕,郁郁葱葱,位于正中的一株“生命之树”饰以下垂的灯条,效果奇幻,颇有些阿凡达潘多拉星“灵魂之树”的意境。
上层高楼耸立,繁华涌现,广州塔、猎德桥等地标建筑,展示羊城山水依托的独特风光。灯组寓意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岭南水乡”灯组则采用岭南的特色建筑锅耳屋,结合皓朗明月、小桥流水展现岭南水乡的自然生态环境,蕴含着浓浓的本土乡愁。
这灯组还藏有一个小彩蛋,就是灯组中锅耳墙门拱造型来源于文化公园中的“文明苑”,连两边的对联也一模一样。此外,“团团圆圆”灯组中的锅耳墙、“狮舞金秋”灯组中的醒狮,都以本土元素为题材,勾起人们对岭南文化的憧憬和向往。
为营造梦幻、唯美的彩灯效果,本届灯会在部分主题景组设计了干冰雾化装置,让灯组产生雾气缭绕的梦幻效果。“绿色家园”灯组中耸立的“灵魂之树”,在一片云遮雾绕中散发出绚丽的光芒,让人仿佛置身于“潘多拉”星球中,感觉十分震撼。还有位于中轴线的主题景组“生态乐园”和“岭南水乡”,在干冰喷雾中展出草原丛林、岭南水乡特有的自然美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灯会中欣赏到此种仙气飘飘的雾化效果外,平时也可以在文化公园中观赏得到。如在“文明苑”中的“明溪”景组,就布置了喷雾装置,可以欣赏到一池活水中云蒸霞蔚的美景。
广彩大师亲授“非遗”技艺
中秋国庆期间,位于文化公园内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举行“看荔湾游西关”主题研学活动,旨在让广州市民更好地认识广州,促进乡土教育在青少年当中进一步开展。活动期间,博物馆通过微信公众号、i志愿等网络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公布指定的历史景点。市民按照要求拍照打卡,完成任务后可以获取研学证书。10月4日,十三行博物馆举办广彩制作体验活动,邀请广彩大师教市民绘制广彩。市民制作的广彩更可以烧制成型,获取自己的非遗作品。
中秋、国庆期间,文化公园还精心安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公园内“处处有文化,步步有景致”。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包括文艺演出、醒狮表演、书画展览、趣味灯谜、粤剧折子戏等,务求带给大家一个愉快、充实的国庆假期。
观展提示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游客务必做好疫情防控措施,需佩戴口罩、测温正常、出示健康码方可进园;参观时需保持一米安全距离。今年灯会实行人流限制措施,参观人数超出一定数量后会停止进园。由于疫情原因,今年灯会的展出时间较往年有所延长,一连8晚均可来园赏灯。故希望市民合理安排时间,错峰赏灯,不要扎堆于中秋期间前来,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赏灯环境。
【文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郎慧
【摄影】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吴伟洪
【通讯员】钟达文
【作者】 郎慧;吴伟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