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心态在大学生群体中也非常普遍,尤其是当你发现:对于自己来说非常珍贵、并且难以得到的资源,对于他人而言却是唾手可得、且不需要多珍惜的日常时,那种落差足以让普通人破防。

而对比最惨烈的,莫过于清华大学和普通高校之间的差距了,即便同样是北京的985名校,清华大学的资源丰富程度,也足以令其他985高校的学子们感到望尘莫及。

女大学生深夜逛操场,却被清华大学的一幕刺激到破防了

一名女大学生虽然也在北京一所985大学读书,但她平时却非常喜欢去清华大学的操场夜跑,不过这也算不上什么稀奇的事情,谁不喜欢清华大学的氛围呢?可当她这天深夜逛操场的时候,却被一名清华的学姐给叫住了。

对方热情地塞给她一堆音乐会的门票,大方地询问“要不要跟朋友一起去看?免费的,自己有很多,都没时间去看”,女大学生很不好意思地拿了两张。

等清华学姐走了之后,她才仔细端详手中的音乐会门票,哪怕只是业余爱好者也能看得出,这场音乐会的含金量,若是通过其他途径想获得这两张门票,别说价格高低了,能不能抢得到都难说。

可对于外校生来说很难得的资源,对清华学子而言却不过是唾手可得的福利,除了音乐会,还有各种展览和讲座,光是立在学堂路两旁的海报就足够吸引人,女同学每次路过都会被吸引驻足,恨不得自己能回到高中再拼搏一次。

而清华的学生却能轻易地将珍贵的门票随意送人,显然这些资源对于他们已经过剩了,清华的资源过剩程度,足以让普通人感到破防,面对巨大的落差,女同学一时间也被刺激到难以接受。

清华的资源过剩,离不开强大的经费支持,清华大学的经费每年高达400亿,过于庞大的数字也只有经过对比才能看到差距,经费排行榜上的第二名浙大,相比清华还有100亿的差距,而河南高校前七所加一起,经费也才50亿。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难怪那么多家长热衷于带孩子参观清华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是985,西交大的新校区甚至连个标准的田径场都没有,更别提在清华学子习以为常的音乐厅了,那更是想都不敢想。

评论区一位在民办二本读书的同学感慨:自己虽然没去过清华,但是去过一次香港大学,原本没觉得自己的学校有多差,可在香港大学听了一次音乐会之后,才明白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真的太大了,那种自由的学术氛围和资源丰富度,是自己过去二十年的人生中,都从未体会到的。

无论是清华也好,还是港大也罢,学校之间的差距是一直存在的,而作为普通人我们能看到的或许也只是冰山一角,当然了,能享受到的大学资源丰富度,和过往人生的努力也是成正比的。

一想到这里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一些家长宁可找黄牛,也要带着孩子去清华大学感受学术气息,不过对于那些中小学生来说,想真正意识到清华大学有多好,只是参观清华大学或许还不够。

没有对比哪能看到差距呢?如果孩子们只看到清华大学的资源有多丰富、学校有多美好,或许会觉得其他学校也差不到哪里去,只有多带孩子们见识一下不同学校的文化和氛围,才能让他们明白,为什么父母和老师都对“让自己好好学习”有那么深的执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