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湖南张家界。

一名导游手里举了面小小的旗子,它不是什么正式旗帜,更像是一块方巾,上面有些韩国元素,是导游为了方便身后那些远道而来的韩国游客辨认队伍而举起的指引标记。

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面小旗却点燃了一位中国黑衣男子“满腔爱国热情”。

他冲上前,指着旗子质问,声音里带着一种自以为是的正义感:“这是中国国旗吗?我报警了!”

那架势,仿佛当场擒获了危害国家安全的歹徒。可对方,只是一个带着旅游团、有点懵圈的导游。

沟通不畅,解释无用,黑衣男子直接上手抢夺,身体拦在路中间,放出狠话:“这旗子不收我不可能让你走……你收不收?这东西不能在这儿!”

最终,在僵持和对峙中,导游妥协了,为了不进一步激化矛盾,为了能继续完成他的工作,他收起了那面小小的队旗。

一队韩国游客在一旁默默看着,他们或许听不懂中文的激烈争吵,但那种不友善的、充满排斥和指责的氛围,他们一定能感受到。

他们跟着导游离开的脚步,想必也多了几分小心翼翼和困惑。一场原本愉快的异国山水之旅,就这样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事儿不大,却像一根刺,扎在了很多人的心里。

它让人想起去年在圆明园,那个名叫“亚人”的网红导演的类似一幕。仅仅因为被请求给拍照的日本游客让一下地方,就立刻上升到民族高度,掏出手机拍摄,高声宣称“这里是圆明园,凭什么让我一个中国人给日本人让地方”。把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游客间的礼让,扭曲成了一场拙劣的“爱锅”表演。

这样的事情,隔三差五就会冒出来一次。从“铁头”到“司马夹头”,总有人在前赴后继地表演着同一种剧本。

为什么?

因为爱锅这门“生意”门槛低,成本小,而潜在的流量回报却可能很高。

说白了,“爱锅饭”在某些人眼里,太容易吃了。他们不需要深刻的思想,不需要扎实的学识,只需要一颗善于煽动和表演的心,和一个敢于突破底线的脸皮。

那个在张家界拦旗的黑衣男子,他脖子上的记录仪已经说明了一切。他不是一个偶然路过的、义愤填膺的普通游客,他是有备而来的。

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制造冲突,录制视频,然后放到网上,收割一波为他“硬核爱锅”叫好的流量。

他不在乎他的行为会给那些韩国游客留下什么样的中国印象,也不在乎会给张家界的旅游声誉带来什么影响,更不在乎那个被他无端指责的导游当时的窘迫与无奈。

在他的逻辑里,在中国土地上出现任何带有外国元素的标志,哪怕只是一面游客队的指引旗,都是不可接受的“挑衅”。

中国有钱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也前所未有地高涨。这确实是好事。但真正的自信是什么?

是看到一面外国旅行团的队旗,能够坦然处之,明白它仅仅代表着一群来自远方的客人,是来欣赏我们大好河山的。是能够平和地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既不卑不亢,也热情好客。而不是像惊弓之鸟,看到任何与“外国”相关的符号,就立刻进入一种防御和攻击状态,通过虚张声势来掩盖内心的某种虚弱。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极端狭隘的行为,正在被一些人系统性地利用,变成他们牟取私利的工具。

他们鼓噪起来的,并非真正的爱国情怀,而是一种非理性的、充满排外意味的情绪。这种情绪,不仅对外损害国家的形象,对内也会撕裂社会的和谐。

让我们把目光从这场闹剧本身移开,看看它发生的背景。张家界,对于韩国市场意味着什么?可能很多人都想象不到。

在韩国,民间流传着一句深入人心的话:“孝顺父母,就送他们去张家界旅游。”这不是我们自吹自擂,而是韩国社会自发形成的共识。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从张家界口岸入境的外国人中,韩国游客占比高达71%,也就是说,每10个到张家界的外国游客里,超过7个是韩国人。这个数字背后,是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回溯到1998年,张家界全年仅接待了116名韩国游客,占比微不足道。是多少年来,当地政府和旅游从业者不懈的努力,从开通直航航线,到景区增设韩文标识;从培训韩语导游,到餐饮住宿服务迎合韩国游客习惯……一点一滴,才把张家界打造成了韩国人心目中必须朝圣的旅游目的地。甚至连热门韩剧里,都曾出现过张家界的壮美风光。

可以说,韩国游客是张家界旅游产业名副其实的“财神爷”。当地无数靠着旅游业吃饭的家庭,导游、司机、酒店服务员、餐馆老板、特产店店员,他们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与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息息相关。

湖南文旅部门为了维系和拓展这个市场,付出了多少心血?就在今年国庆前,张家界还专门组织了赴韩国的旅游推介会,市长亲自站台,向韩国民众发出诚挚的邀请。所有这些踏踏实实“筑巢引凤”的工作,可能都抵不过网络上一条“黑衣男子霸气拦旗”的短视频所带来的负面冲击。

那个黑衣男子,他会在乎这些吗?

他不会。他在乎的是他的视频能不能火,能不能涨粉,能不能最终变现。

他打着“爱锅”的旗号,干的却是砸自己同胞饭碗的蠢事。

这不是爱国,这是害国。

这种明显扰乱公共秩序、损害当地旅游形象的行为,为什么当地警方不进行及时处理或者事后拘留?

他们究竟在怕什么?

怕被汹涌的爱国舆论吞噬淹没?

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理方式,正好在客观上让这些爱国贼们钻了空子,觉得代价低廉,可以肆意妄为。

这种极端民粹情绪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首先是教育和宣传出了问题,这个不能细说。其次,是无良网络平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越是极端、越是富有争议性的言论,越容易获得点击和评论,从而被系统不断推送到更多人面前,形成信息茧房。

一些人在这个过程中尝到了流量的甜头,于是更加卖力地表演,形成了一个扭曲的“激励”循环。

他们贩卖的,不是爱国情怀,而是一种精神上的麻醉剂,告诉他们的受众:“你们的所有不如意,都可以归咎于外部势力的阴谋或者内部‘跪族’的软弱,你们不需要自我反思和艰苦努力,只需要像我一样‘觉醒’和‘战斗’,就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所以,我们看到,真正鼓噪这种极端情绪的,就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网络意见领袖和一些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博主。

说回张家界的事件。那个黑衣男子的行为,绝非爱国,而是一种“害国”。

他损害的,是张家界乃至中国旅游业的声音,是无数旅游从业者的生计,是国家的国际形象。

真正的爱,是宽容与理解,是善良与怜悯。‍‍‍

真正的爱国,是深爱这片我们祖祖辈辈生存的土地,希望这片土地上的同胞,活的有尊严、有自由、能够享受到公平和正义、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