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华和去清华旅游想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吧。然而有人却说,要是没考上清华,就别去那儿旅游了。

因为即便去了也只是校外人士,和校内学生所能体验到的感受肯定不一样,这就会致使很多人对清华产生错误的认知,觉得想象中的清华怎么如此冷漠。

可很有可能是因为学校理所当然地只对学生好,至于对游客的态度如何,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而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指责大学不近人情呀。

“真是自取其辱”,宝妈带娃去清华旅游,被40元套餐搞到心态崩溃了

我们把学历看得特别重,所以很多家长的情绪常常会随着孩子的学习情况而波动。有时孩子学习成绩还没怎么样呢,家长就已经情绪失控了。

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一位家长讲了他前两天去清华大学游玩的事儿。作为游客,他直说体验感太差了,带着孩子就更糟糕了。

他甚至觉得那地方不像是给活人准备的,大得像迷宫一样,推着婴儿车,累得腿都快断了,他那3岁的闺女更是害怕极了。

要是因为节假日去清华旅游的人多,导致校内交通拥挤,这还能理解。可到了食堂之后才真让人哭笑不得,他说窗口排队比春运还长。

而学生们却能优先端着饭菜从前面走过,游客只能挤在铁栏杆外边咽口水。后来终于轮到他打饭了,花40块钱买了一份套餐,打开一看直接惊呆了。

就两块蔫巴巴的鸡排配了半盒白米饭。唯一可能值得大家收藏的也就是印着“清华”二字的酸奶瓶子了,结果再一看产地,得嘞,原来是正宗的东北老酸奶。

而且这些食堂大妈对游客的态度似乎也两极分化,有的大妈直接翻白眼儿,这让这位家长的自尊心立马受挫,觉得自己又不是要饭的。

又付了钱,还是冤枉钱,何必这样对待他们呢?不过家长觉得这也不能全怪她们,因为自己只是想沾沾清华大学的灵气,带孩子来这里感受氛围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

但清华方面的做法就太不妥当了,本来就应该把游客和学生分成两套系统,现在乌泱泱的人群把校园弄得跟菜市场似的,游客不开心,想必同学们也不开心吧。

用游客吃饭这类标准来评价清华,本来就有失公允

其实说句不好听的,游客们要是觉得自己在清华受到了不科学、不公正的待遇,那就只有忍着。因为大学本就不是为游客而设的。

可不少游客却反客为主了,对大学该怎么做指指点点。但只要保障了学生们的舒适与安全,对于游客而言那些规定就算是可有可无的了。

再说了,既然游客这么多,清华借此挣点外快也是能理解的吧?好的大学确实是没有围墙的,现在不也允许校外人士进入了吗?

这位家长的情绪可以理解,不过他说的有句话也挺在理,那就是如果没考上清华,来这儿基本上就是自取其辱,说啥都不如自己考上了再来评价。

就拿食堂这一个方面来评价学校怎么样,这也是一种很不公平的做法。大学食堂到了饭点时,不管有没有游客,人都是相当多的。

你猜学生们有没有抱怨过这事呢?所以游客们还是应该想想,以自己的身份是不是该先礼让清华的学生为好?

毕竟他们可都是各省来的状元、探花、榜眼们,确实是要在未来成为栋梁之才的人。孰轻孰重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