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这个名字曾是科技与梦想的代名词,我也曾是他的铁杆粉丝。
从特斯拉的电动车横扫全球,到SpaceX的火箭刺破苍穹,再到星链计划点亮地球每个角落,他一度被奉为“人间之神”。然而,自从他决定跳进美国政坛这摊浑水,试图扮演“政府效率部长”的角色后,风向似乎变了。股价跳水、销量暴跌、民众翻白眼,马斯克的好日子仿佛一夜之间成了昨日黄花,这位“火星之王”正变成众人调侃的“政治小丑”。
一、干政的代价:公司股价与业绩的双重滑铁卢
马斯克干政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24年美国大选。他不仅豪掷数亿美元支持特朗普,还发誓操刀“政府效率部”(DOGE),试图用商业思维“优化”美国政府。然而,这场豪赌似乎并未带来预期回报,反而让他的商业帝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先说特斯拉,这家一度市值破万亿的电动车巨头,自马斯克干政以来,股价像是坐上了过山车——只不过全程都在下坡。

(我也曾买过特斯拉股票)
根据市场数据,特斯拉股价从2024年11月特朗普胜选时的88美元,跌至2025年3月初的约260美元,跌幅超过45%,而且下降的势头还在继续。
更扎心的是,特斯拉高管们似乎也对未来失去信心,纷纷抛售股票。2025年1月,首席财务官Zach Kirkhorn一次性抛售价值1.2亿美元的股份,而马斯克本人也被爆质押大量股票,市场传言他可能面临“margin call”(追加保证金通知)。
销量方面,欧洲市场尤其惨淡,因马斯克公开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多个国家掀起抵制浪潮,2025年2月特斯拉在欧洲销量暴跌45%,德国市场甚至同比下滑50%以上,在中国的销量也减半。

网友调侃:“马斯克这是要把特斯拉开进破产法庭啊!”
再看SpaceX,这个曾让马斯克名利双收的航天明星也没能幸免。
本周,星舰第五次发射再度失败,与上次相比几乎毫无技术进步,NASA和投资者的耐心似乎到了临界点。更糟的是,星链计划遭遇全球反弹。由于马斯克在政治上的激进表态,多个国家取消了与星链的合作合同。例如,2025年2月,印度政府因安全顾虑终止了一项价值5亿美元的卫星互联网协议,理由是“马斯克的政治立场不可预测”,而意大利、加拿大、拉丁美洲都取消了星链合同,一向依赖美国的欧洲也要开始建立自己的星链系统。
X平台上有用户戏称:“星链的卫星还在天上飞,马斯克的钱包却已经落地了。”
数据不会撒谎:特斯拉市值在2025年头三个月蒸发近3000亿美元,SpaceX估值传闻从3500亿美元缩水至可能不足2000亿。马斯克的干政冒险,像是一场昂贵的“政治选秀”,代价却是他辛苦打造的商业版图。

(重仓Spacex的DXYZ股价过山车)
二、民众态度:从崇拜到嘲讽的180度大转弯
如果说公司表现的滑坡是马斯克干政的硬伤,那么民众态度的转变则是对他软实力的致命一击。曾经,他是无数年轻人心中的“梦想家”,每条推文都能引发热议。如今,他在X平台上的发言却更多被当成笑料,点赞数锐减,转发里满是冷嘲热讽。
以2025年2月的事件为例,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突袭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试图接管并关闭这个机构,结果引发轩然大波。民众抗议声浪高涨,华盛顿街头甚至出现了“马斯克滚出政府”的标牌。X上,一位用户写道:“马斯克管公司还行,管国家?还是先把特斯拉的刹车修好吧!”这条帖子获赞超10万,足见公众情绪之激烈。
更戏剧性的是,马斯克与美国社会保障局的交锋。2025年2月,他要求获取该机构敏感数据,遭代理局长米歇尔·金拒绝,随后金被撤职。此事被美国媒体大肆报道,NBC评论称:“马斯克这是把政府当成了他的私人公司。”
民调显示,2025年3月,美国民众对马斯克的好感度从2024年的65%骤降至38%,负面评价中“傲慢”“干涉政治”成为高频词。网友戏称:“马斯克从钢铁侠变成了政治版灭霸,可惜没集齐无限宝石。”
在全球范围内,马斯克的形象同样受损。
欧洲民众因其亲俄立场发起“抵制特斯拉”运动,社交媒体上“#BoycottTesla”标签一度冲上热搜。国内也有声音调侃:“马斯克这是要把全世界得罪一遍,火星移民计划是不是得改名叫‘逃难计划’了?”
三、案例点睛:政治冒险的苦果
具体案例更能说明问题。
2025年1月,马斯克试图推动“政府精简法案”,提议裁撤30%的联邦雇员,结果不仅被国会否决,还激怒了工会和中产阶级。他的X账号因此被刷屏:“你倒是先裁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团队吧,车还老失灵呢!”此举直接导致特斯拉在美国本土销量下滑15%,消费者直言:“买车还得看老板的政治立场,真是活久见。”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星链的乌克兰风波。2025年2月,马斯克公开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称“战争该结束了”,甚至在其推上直接要求泽连斯基辞职,此举导致乌克兰政府担心星链的随时终止,而开始采用欧洲的Govsatcom和IRIS。也引发连锁反应,东欧多国跟进抵制,星链损失订单超10亿美元。
X上有网友讽刺:“马斯克这是用星链给自己挖了个坑,跳进去还喊着‘为了和平’。”
这些案例无不证明,马斯克的干政不仅没能让他如愿成为“政商双雄”,反而让他的公司和个人声誉双双受挫。
曾经的“科技狂人”,如今成了“政治笑柄”。
好日子已一去不复返
马斯克的好日子到头了吗?从眼下的数据和民意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特斯拉的股价暴跌、SpaceX的合同流失、星链的全球反弹,再加上民众从崇拜到厌倦的转变,这位亿万富翁的辉煌岁月像是被他自己的政治野心亲手终结。网友总结得妙:“马斯克本来是开火箭的,现在却把自己炸上了天。”
当然,马斯克从来不是轻易认输。或许他还有翻盘的机会,比如专心搞技术,把自动驾驶和火星计划做扎实。但如果他继续在政坛这块“烫手山芋”上折腾,恐怕连火星都救不了他的帝国。毕竟,民众的耐心是有限的,市场的钱包更是无情的。
如果,马斯克公司破产了,他的影响力还在吗?
好日子不多了,马斯克也该醒醒了——与其做“政府COO”,不如老老实实回去当“科技CEO”,毕竟,经济依靠效率,政治却是妥协的艺术。
曾经在舞台上被他问哪去的Jack马已经回来了,开始拿起了笔记;
而斯克马却在走回头路,开始了舞台表演,只是,这次,他的角色有点尴尬。
大家好,我是江南君,一个路见不平忍不住吼一声的中年boy。